Wednesday, January 7, 2009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在回答何时而乐?(“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古之圣贤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则未必清楚。

范仲淹能知忧乐有时,他也想告诉我们为何喜悲。 但是他只说出了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则以何为喜? 爱神的大卫在诗篇里说“我因你的话欢喜” (诗119:162), “我的魂就必因耶和华欢腾,因祂的救恩欢喜。” (诗35:9),智慧的所罗门在箴言里说“眼有光,使心喜乐” (箴15:30),主耶稣宣扬神的国度说:“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看哪,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路6:23)“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诸天之上欢喜。”(路10:20)传福音的保罗说:“基督究竟被宣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

主也告诉我们,忧愁和喜乐是一个事情的两面:“妇人生产的时候会有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得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 (约16:21) 保罗说:“因为我们这短暂轻微的苦楚,要极尽超越的为我们成就永远重大的荣耀。”(林后4:17)摩西“宁可选择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有罪的短暂享受。他算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望断以及于那赏赐”(来11:25-26)

主从来不以己悲,在背着十字架受死的路上,有许多百姓及妇女跟随耶稣,为祂捶胸哀号。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儿,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就在钉死之前的最后一刻,祂还为左右的罪犯代求:“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Monday, January 5, 2009

Why Good Lawyers make Good Politicians

"I am an old trial lawyer, " said Senator Reid, "There is always room to negotiate."

The skill of negotiation is to get some of what you want by giving the other party some of what they want. Politicians acts like lawyers, they knew that everything has a price. Compromise is always better than confrontation, in which case everyone lose.

Bush is the only MBA as U.S. president. He never understand the art of compromise and negotiation. He wanted to win it all and left nothing for others, and what happened was history.

Reading of the Book "Into Thin Air" (进入稀薄的空气中)

Jon Krakauer 1996 年的纪实性报告记载了他跟随两组著名的登山导游团队于当年五月攀登上珠峰的经历。这次登山以前所未有的悲剧告终,8名登山团员丧生于突然出现的暴风雪中,作者和其余几名队员幸免于难。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们的登山的过程的艰苦,而是人内心何等的虚空:登山队员都是“成功人士”,他们付得起6万美元让最优秀的职业登山人带他们登上世界之巅。其中最有名的一位顾客是NBC的女主持人Sandy Pittman(在当时的名人圈中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为了能有别人都没有的夸耀资本,他们在氧气瓶和职业登山人加上几名尼泊尔挑夫的帮助下踏上了“征服珠峰”的不归路。其中有一位在95年的冲顶中被迫折回,一年后再来尝试。
由于珠峰在29,029 英尺(客机的巡航高度是26,000英尺 ),缺氧和酷寒以及变化莫测的天气,一位登山者的margin of error 是极为窄小的。其中一项要求是:为了能在天黑之前下山,登山队必须与下午2点钟折回,不管你离峰顶多么的近。可惜的是,两组的领队是登山业务上的竞争者,他们都不愿意只是对手成功登顶(结果这两位著名的登山好手同时遇难)。两队都在下午2点之后不顾规则继续向上攀登。再加上这些业余登山爱好者对登上世界之巅有太多的渴望,登顶已是不能阻挡的诱惑。他们的正常理智已经丧失,对他们本不配得的“登山荣誉”不能放手,间接的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当暴风雪把8名队员困在山顶时,基地的救援人员因为风太大(超过时速100英里,wind chill 在摄氏零下80度),只能通过无线电安慰他们,直到信号消失...
与此对比,作者还记载了一位在他们前几天冲顶的瑞典人Goran Kropp。他从瑞典一个人骑自行车半年到尼泊尔(相比那些坐喷气式飞机再转直升机的登山客),又在没有氧气的帮助下单独一人冲顶。他没有成功。在离峰顶不到100英尺的时候折回下山了。当时所有人都为他遗憾。可他自己认为如果登顶了,他就不一定下得了山,因为“Going to the top is optional, going down is mandatary.”
我觉得,这个瑞典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他知道如果不是自己能做到的,自己也不配得到。每一个悲剧的背后都有贪婪,每一个胜利的背后都有运气,如果不是出于神,或早或晚,运气会用尽。 愿主赐给我们智慧和启示的灵,“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 but deliever us from the evil." (叫我们不陷入试诱,救我们脱离那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