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梁甫吟》中的姜太公: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1】,八十西来钓渭滨【2】。宁羞白发照清水【3】,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4】,风期暗与文王亲【5】。大贤虎变愚不测【6】,当年颇似寻常人。
【1】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说苑尊贤》里有:“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齐。”
【2】... 后来又来到西北陕西省的终南山。在那里,他经常到渭河去钓鱼,可是3年中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而且他的鱼钩还是直的。
【3】“夫人行年七十有二,浑然而齿堕矣。
【4】我的理解是或者钓了十年(一天一钓),或三年,一天三钓(需要回去吃饭 :)
【5】姜子牙向周文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为了打败敌人建立王朝而搜罗人才,所以就对他说: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
【6】“人人谓之狂夫也”人们都嘲笑他,他却无动于衷。
摘自百度百科:
姜太公出生地应为山东省日照市。当时姜子牙所在的王朝商朝的纣王是一个残暴的人,他统治期间战争不断,为了躲避战乱,姜子牙到中国北方的辽宁隐居了40年,后来又来到西北陕西省的终南山。在那里,他经常到渭河去钓鱼,可是3年中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而且他的鱼钩还是直的。人们都嘲笑他,他却无动于衷,所以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神奇的是,后来他果然钓到一条鱼,在鱼的肚子里有一本兵法书。更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周王朝(公元前11世纪-8世纪)的姬昌周文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高人。第二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向周文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为了打败敌人建立王朝而搜罗人才,所以就对他说: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太公望,在民间一般称他为姜太公。 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尉缭子·武议篇》“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过七十余而主不听,人人谓之狂夫也。及遇文王,则提三万之众,一战而天下定。
六韬:
《六韬·文韬·文师》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
《六韬·文韬·国务》“太公曰:‘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反而无苦,喜而无怒。’”
Wednesday, August 6,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