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了Tom Cruise的“Valkyrie”,突然想起了发生在1971的中国一次更为惊险刺激的刺杀事件。 两次刺杀都已失败告终,都是元首(主席)所信任的手下,都是戎马一生的军官(上校和元帅),都有一个书面的行动计划。Valkyrie 取自北欧女武神之名,571即武装起义的谐音。
刺杀失败后,所以相关甚至不相关的人全部被清洗。913的林彪之死直接导致了毛的身体衰退,并严重动摇了对毛的盲目崇拜(为什么洞察一切的伟大领袖居然被林副统帅欺骗了几十年?而且林副统帅已经是党章里的接班人,为什么要起来反对毛?)。 Valkyrie虽然没能成功,希特勒的精神健康却因此恶化,党卫军高层和纳粹政府都无法向人民解释为什么这么多德国军官和将军要刺杀元首
【1】。
在行动细节上,他们也有惊人的相似:
1. 政变之前都曾发布过让军队进入紧急集合状态的命令,
用以测试刺杀成功后控制全局的能力。“1969年10月10日,在苏州的林彪向在北京的军委办事组组长、总参谋长黄永胜,发出一个关于`加强备战、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要求`立即组织精干的指挥班子,进入战时指挥位置'。这个指示由军委办事组以`林副统帅指示(一号命令)'名义正式下达。当晚,这个命令用电话传达到各作战部队,全军立刻进入紧急临战状态。命令下达的第二天,林彪才用电话记录的方式报告毛泽东。”
Valkyrie中柏林的后备役也曾在Fromm将军(后备役司令)不知情的状况下紧急集合,以测试对后备役军队的调度能力。
2. 政变发起者都是元首(主席)的亲信,在某种程度上都有后者书面的授权。林彪是党章里的继承人,后备役可以在希特勒死后控制柏林的政府机构。但由于形势急剧恶化,政变不得不提前发起。
3. 如果政变成功,两者都会有现成的替罪羊,不必与元首立即决裂:Valkyrie 是SS党卫军,571是张春桥为首的“文人力量”。
4.
林彪刺杀失败出逃的惊险程度不亚于Valkyrie. 据汪东兴的回忆:“林立果马上将谋害毛的
进展情 况报告给在北戴河的林彪和叶群。这时,林立果和周宇驰对江腾蛟说:北线由王飞指挥,南线由你指挥,你要赶快回南方去。王飞当时是空军司令部的副参谋长,是 “联合舰队”的骨干成员。他们计划在北线实施的行动,是要把在京的周恩来,江青,张春桥,姚文元
等人除去。王飞等 人把钓鱼台、中南海的地形都看了。他们打算用坦克冲中南海。王飞说,北京上空是禁飞的,用坦克可以把中南海的墙撞开。在他们密 谋的过程中,还有人提议可否用导弹车拉着导弹打中南海。林立果又说,干掉张、姚后,让王维国、陈励耘,必要时抽南京空军一部分力量,控制上海局势,然后串连全国力量,发表支持声明,逼中央表态支持。假如许世友出兵干涉,由王维国他们保卫上海,形成对峙的局面,再和平谈判。林立果有好几种办法打算在毛视察上海的时候使用。1.如果毛的
专列停在上海虹桥机场专用线上,就由负责南线指挥的江腾蛟指挥炸专用线旁边飞机场的油库,或者让油库燃烧。据王维国交代,这时就由王维国以救火的名义带着“教导队”冲上火车,趁混乱的时候,杀害或绑架毛。 2。是准备在第一种办法失败后采用的,就是在毛的专列通过硕放铁路桥时,炸掉铁路桥和专列。硕放桥在苏州到无锡之间,他们已经到那里看了地形,连炸药怎么安放,都测量和设计好了。3,如果硕放炸桥不成,就用火焰喷射器在路上打火车。周宇驰讲,火焰喷射器可以烧透几寸厚的钢板。朝火车喷射,很快就会车毁人亡。王维国、周宇驰等人也到铁路沿线看过地形。他们准备从外地调来火焰喷射器部队,由于我们行动提前,这支部队没有来得及调来。4,是用四0火箭筒和一百毫米高射炮平射打毛乘坐的火车。四0火箭筒是打坦克的,高射炮是打飞机的,这两种武器的穿透力都很强,对付火车不成问题。
但这些计划都由于毛临时改变专列行程,提前回京而失败了。 当林立果探听到毛确实于9月12日下午回到中南海的
消息后,深感刺杀毛的计划已经失败,他在给在北戴河的叶群打电话,说情况紧急,两个小时以后飞往北戴河,并说,他走后北京由周宇驰指挥。。。。林彪问完后,汽车就开动了。林彪的警卫秘书坐在前座上,后边是林彪、叶群、林立果等人。汽车驶到岗哨跟前,哨兵拦阻,叶群命令司机冲过去,警卫秘书这时突 然改变主意,叫一声“停车!”司机没有听他的,只是将车速稍微慢了一下,警卫秘书就打开车门跳下车。汽车里有人向他开了枪。张宏、姜作寿等人看到这些,坐 车跟上去。林彪的红旗牌轿车时速开到100公里左右,张宏他们乘坐的吉普车根本追不上。等张宏他们追到山海关机场的时候,林彪已经上了飞机。由于紧张和慌 乱,林彪的帽子和叶群的围巾都掉在了地上。飞机那时还未加完油,就起飞了。专机的两个驾驶员,只上去一个,领航员、通讯报务员都没有来得及登上飞机。9月13日,林彪的飞机在温都尔汗因燃料不足迫降坠毁。
【1】"This isn't the Claus von Stauffenberg I knew," said baffled SS Reichsfuhrer Heinrich Himmler about unsuccessful assassination attempt on Adolf Hitler, echoing views heard across the Nazi high command. Minister of Propaganda Joseph Goebbels was equally amazed. "If Claus disagreed with the Fuhrer, why didn't he say something? He had plenty of opportunities to speak up," said Goebbels. "I had lunch with Claus just a month ago. I thought I knew him. We were colleagues. Friends. He didn't have a single negative word to say about Hitler," explained Party chancellery head Martin Bormann.